景行湖 —— 出自《詩經.小雅.車轄》,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”,與仰山路之名相對。高山,喻高尚的德行。景行,比喻行為正大光明,經?!坝饕猿绺叩钠沸小敝?。后以“高山景行”比喻崇高的德行。
醉墨池 —— 沿用我院老校區文華校區的池子名稱,醉墨一詞出自水調歌頭(三山用趙丞相韻答帥幕王君,且有感於中秋近事,并見之末章)中的“醉墨卷秋瀾”。
書澗流 —— 取自詩句“唯有書聲雜澗流”——明胡奎 《顧況書臺》,詩作寫的是東山上顧況有關的古跡讀書臺。命名書澗流亦詩亦畫亦韻,也有紀念海寧名人顧況的深意在其中。
日晶橋 —— 取自北宋歐陽修《秋聲賦》有云: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。
春華路、秋實路、夏涵路、冬蘊路 —— 原文華校區路名沿用。
至仁路,至義路 至禮路 至智路 至信路
用中國古代五個最基本的倫理道德范疇“仁義禮智信”命名,希望學生做到“仁”以人為本、人性關懷;“義”公平正義、堅守原則;“禮”恭敬尊重、禮儀文明;“智”崇尚知識、追求真理;“信”忠于職責、誠實守信。
慎思亭 —— 源自《禮記?中庸》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?!?/p>
隨想亭 —— 取名隨想,寄予隨意而富于生氣,自由而輕松的校園氛圍,希望全體師生隨性自由、不拘一格的生活工作學習。
且停亭 —— 源于李漁“名乎利乎道路奔波休碌碌;來者往者溪山清靜且停?!?。希望浮躁的人們能來到這里,靜下心來,靜靜的學習與思考。
歸讀 —— 取自戴叔倫《詠南野》“披云朝出耕,帶月夜歸讀”,寄予學子在潛心讀書中,進行體悟、融情、碰撞、思索,立志成才的美好愿望。
步云 —— 取自宋代楊萬里《再和春雨呈袁起巖》:“顧我江湖釣竿客,識君臺閣步云人?!奔挠鑼W子潛心讀書、用心思考、學有所成的美好愿望。